第1页共8页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49课内阅读(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②取之信然。译:(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文言文阅读。(6分)精卫填海炎帝.(dǐdì)之少.(shǎoshào)女,名曰.(rì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ruònì)而不返.(fánfǎ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mái)于东海。(1)本文选自《》。(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用“√”画出。(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句意:。3、文言文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加点词语。余尝谓.:却只漫浪..诵读:(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微信:JN23316第2页共8页(3)作者所说的“三到”是指、、,其中最重要,原因是。(用原文短句回答)。(4)优优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的道理来劝劝她。4、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社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短文作者是宋代的(人名),他是派代表人物。(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好.书画:今乃.掉尾而斗:搐入两股.间:处士笑而然之....:(3)“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句话主要对牧童进行了描写,把牧童_________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4)“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是什么?你从笑中读出了什么?(5)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道理?5、文言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xíndùn)与矛者,誉之曰:“吾.(wúwǔ)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yùr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u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微信:JN23316第3页共8页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文言文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1)本文作者是清代学者()。(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排比B比喻C拟人(3)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的结构方式。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7、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微信:JN23316第4页共8页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