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小学语文:1-6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注释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宋〕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注释】初:开始,开头。性:性格,本性。习:习惯,习性。苟:如果;假使。教:教育,指导。迁:改变。专:专心致志。宜:合适,应该。幼:年幼,小时候。琢:雕琢。器:器物,这里指成才。义:古同“仪”。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三年级(上册)语文:微信:JN23316第2/14页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注释】庭:庭院。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皆:全,都。弃去:逃走。光:指司马光。破:打开,打破。迸:涌出。三年级(下册)语文: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注释】株:树桩。走:跑。触:撞到。折:折断。因:于是,就。释:放,放下。耒(lěi):一种农具。冀:希望。复:又,再。得:得到。微信:JN23316第3/14页身:自己。为:被,表被动。四年级(上册)语文: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注释】少女:最小的女儿。溺:溺水,淹没。故:因此。为:化为,成为。堙:填塞。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注释】尝:曾经。诸:众多。游:嬉戏玩耍。子:李子。折枝:压弯树枝。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唯:只有。微信:JN23316第4/14页信然:确实如此。四年级(下册)语文:囊萤夜读《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注释】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恭:谨慎的意思。倦:疲倦。博学:学识渊博。通:通晓。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铁杵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