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8课夏金元辽——制度建一多民族家的展设与统国发福建省永安三中高中校陈莹空坐时标辽916960103811151125112712271271宋:枢密院、三司和参知政事、台谏123412761368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西夏北宋南宋金元元:行省制辽:南北面官金:猛安谋克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制度打破纸币交子出现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棉纺织技术推广理学产生陆九渊“心学”活字印刷术、宋词、文人画、风俗画杂剧、散曲蒙古西征与文化交流阶段表现辽宋夏金元(916-1368年)辽宋夏金元时期包括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元朝统一三个阶段,这是中国由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古代中华文化的成熟和辉煌时期。政治由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较稳定,但军力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各民族间呈现互相交融的趋势,少数民族的制度建设体现了因俗而治,兼顾不同民族的统治特征,元朝实现国家统一,地方实行行省制,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进一步扩展,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商业突破“市”“坊”界限,北宋时开始使用纸币,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思想文化宋代儒学复兴,理学形成;科技成就突出代表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风俗画;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创制了本民族文字。段特征阶要求课标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热词1、辽、西夏、金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与宋的关系。2、元朝的建立、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度)。3、元朝新民族的孕育及民族政策的内容、影响。南北面官、蕃汉分治、猛安谋克制、“大定之治”、台谏合一、驿站、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度、“四等人制”一、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建国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制度南、北面官,_______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_________事务(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鼎盛:大定之治——金世宗基本沿袭唐宋制度;__________民族关宋辽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金与辽宋关系:1125年,金灭辽;1127年,知识点1夏金元的治辽统南面官游牧民族猛安谋克制知识点1夏金元的治辽统辽朝制度:南北面官▲大辽尽忠平乱功臣兼侍中赠中书令谥贞愍耶律公墓志铭记材料1: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材料2: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宋]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官吏来源负责区域中央机构地方官制北面官契丹人游牧民族事务北枢密院、宰相府沿用部族制南面官汉人为主,也有契丹人农耕民族事务南枢密院、宰相府仿唐州县制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知识点1夏金元的治辽统辽朝制度:四时捺钵四时捺钵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七月中旬避暑议政放鹰秋捺钵庆州七月中旬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民族特色以亲身示范,教育其族众不忘立国之资的铁马骏骑本色,保持一支能纵横驰骋的劲健骑兵,以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知识点1夏金元的治辽统【问题探究】辽的制度创设史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