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高三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甲、乙、丙三个地区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影子长度”的探究活动,6月22日,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之间,每隔一小时测量直立杆(杆长1米)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当日三地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B.甲乙都位于南半球,东半球C.甲地杆影长度日变化幅度最大D.丙地杆影长度日变化幅度最大2.当北京时间为11点时,甲、乙、丙三地中日期相同的地点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读图分析,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图北京时间13点时,杆影长度为0,说明甲地位于北回归线;北京时间13时是正午,根据当地正午是12点,可计算甲地经度为105°E。乙地北京时间0点时杆影长度最短,可求得其经度为60°W;乙地杆影朝向正南,说明正午太阳位于当地正北,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正午杆影长度约为1米,可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求得该地的纬度为:90°-45°=当地地理纬度-23°26',所以当地理纬度为21°34′S。丙地北京时间17点时杆影长度最短,可求得其经度为45°E;正午杆影朝向正北,说明正午太阳位于当地正南,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综上以上分析,该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长的日变化最大,C正确,D错误。甲位于北回归线,乙位于21°34′S,甲不在南半球;甲地经度为105°E,乙地位于经度为60°W,乙不在东半球,B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第1题分析可知,甲的经度为105°E,乙的经度为60°W,丙的经度为45°E;当北京时间为11点时,甲地地时间=11-(120°-105°)÷15=10时,即6月22日的10点;同样求出乙地的时间是6月21日23时,丙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地的时间6月22日6时;甲丙两地中日期相同,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所求地在东,“±”号取“+”号,反之取“-”号;经度差:同在东经或西经,用减法;一个东经,一个西经,用加法。)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左图)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B.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D.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4.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A.道路表面湿滑B.出现降雨天气C.出现逆温现象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根据右图可知,锋面过境前后均以偏北风为主,气温较低,且11月份临近冬季,华北地区受南下偏北风影响,冷锋活动频繁,气温下降,11月盛行冬季风,我国华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很少有暖锋过境,A错误;根据图甲中等高线分布可知,气象站西北部为山地和高原,锋面过境时偏北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C错误;B正确;风速增大时热量易散失,不利于温度升高,对流减弱,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据图可知,夜间突发性增温前,当地气温低于0℃,道路温度较低,突发性增温会导致暖气流中的水汽遇冷地面凝结,使道路表面湿滑,A正确;图中显示此次夜间气温突发性升高时,利于空气对流,促进污染物的扩散,可减轻空气污染,不会出现逆温现象,C错误;此次突发性增温发生时,气温上升不利于水汽凝结,不利于降雨形成,气温升高通常会增强作物的呼吸作用,BD错误。故选A。【点睛】焚风效应一般指焚风。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为研究森林雾特性,科学家选择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样地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对两地森林雾的发生频率与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下图示意两处样地森林雾不同时间发生频率。据此完成...